%%AAABBB語言翻譯公司

翻譯工作者面臨降價競爭和機器翻譯的威脅,《經濟學人》認為,除了專業知識和寫作技巧外,譯者應該學習多與客戶互動,以免被大環境淘汰。

翻譯是一個孤寂的工作,大多數譯者選擇這條路是出於興趣,而不是因為想得到關注。直至今日,好的譯者仍能過上舒適安穩的生活,不過,《經濟學人》以「譯者的悲歌」為題的報導分析,這個行業正經歷令人痛苦的轉變,譯者若不願突破,生活可能愈來愈難捱。

譯者大多自由接案,網路的興起讓譯者能夠遠端工作,但隨之而來的全球競爭也讓翻譯的價格被壓得很低。譯者若不是得花時間想盡辦法爭取更多或稿酬更高的案子,不然就得找能替他們接案的翻譯仲介,並接受仲介抽成。

報導說,還有一個途徑是透過網路接案平台,但那裡可是價格割喉戰的主戰場。一般來說,每千字50美元已是最低價。文學翻譯的價格約在120美元左右,難度更高的領域可以收取每千字250美元的價格。但在接案平台上,每千字13至15美元的價格時有所聞。那些對外文和質量沒有研究的案主,考慮的根本只有價格。

這篇文章指出,高質量機器翻譯的興起也是譯者一大壓力來源。幾年前機器還只能翻出生硬的內容,準確度低更難以閱讀。不過機器翻譯的能力在導入所謂深度神經網路(dnn)之後便大大進步。有翻譯老手建議,為了避免被取代,譯者應該增加專業知識和寫作能力,向難度較高的翻譯領域邁進。

不過,這篇文章也說,有三類翻譯尚需優秀的譯者。首先是文學翻譯,目前看來不受影響。2001年至2015年間,英國翻譯小說的銷售成長了600%,美國的翻譯作品也賣得很好,沒人認為機器可以翻譯小說。翻譯需求大的商業翻譯市場也需要譯者重新重組文本、調整措詞,光是翻譯軟體不能滿足需求。還有一種是所謂的「創譯」(transcretion),譯者要做的是將原文改寫成符合當地語言習慣的內容,對譯者的寫作能力要求更高。

《經濟學人》認為,譯者未來爭取活路,除了加強語言能力和寫作技巧外,更必須學會像律師或會計師一樣,爭取客戶信任,以及了解客戶心態。孤軍奮戰的譯者可能會發現未來的路不太好走。

經濟學人表示,譯者必須加強自身能力,才能為未來的翻譯市場做好準備。(圖/網照)
經濟學人表示,譯者必須加強自身能力,才能為未來的翻譯市場做好準備。(圖/網照)
譯者黛博拉.史密斯(deboroa smith)和作者韓江,去年以《素食者》贏得...
譯者黛博拉.史密斯(deboroa smith)和作者韓江,去年以《素食者》贏得布克國際獎。文學翻譯是在各類翻譯來看最具競爭力。(歐新社)



文章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09/2493364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