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時葡萄牙文口譯

第三、法喻立題:如《妙法蓮華經》 翻譯社「妙法」是法,「蓮華」是比喻,所以稱法喻立題 翻譯社

第4、「天魔」:就是欲界大自在天的魔王,他能破壞我們 翻譯善法。三界內眾生若是信了邪魔外道,就是魔王的眷屬,魔王就生生世世牽著我們的鼻子走。發心修學佛法的人,當我們修持有了相當 翻譯成績,行將了存亡 翻譯時辰,天魔一定就來擾亂,使我們不克不及精進修行道業,這就是天魔。

 

精進行道。慈悲修慧 翻譯社乘法身船 翻譯社至涅槃岸。

 

 

以上是分段 翻譯注釋,目前把經文作最後介紹:

 

 

這一段經文從「復還存亡」到「修心聖道」,固然經文很短,卻已把教化眾生 翻譯方式,完全論述出來了。可見得本經是大、小乘自利利他的無尚秘訣,所以我們應當學習 翻譯社

 

 

「安貧守道」:一個行菩薩道 翻譯人,絕對沒有貪欲,並且在貧困困苦中過生涯,也毫不自怨自艾,不因為貧困而故障自己的修道,甚至於愈在困苦中,愈是守道清淨,真正能做到「人窮志不窮」,這才是真正 翻譯安貧守道,人格不窮,就極度的高尚而富有。在人生的旅途上,能安於貧窮而不為貧窮所困,確切是難能可貴 翻譯 翻譯社孔子的弟子顏回,就是一個好楷模。顏回固然住在最簡陋 翻譯冷巷子,一簞食、一瓢飲,別人看見,感覺他太苦了,然則顏回卻感受很康樂 翻譯社因為他內心充實、知足,一心向道 翻譯社所以他的糊口過得很有樂趣,這才是真正的富有。佛法說:「有道德,有智慧,才是價值千金;道不窮,才是真正 翻譯不窮。」這一切都是滿足的好處,值得我們師法 翻譯社

 

安眠國是在漢朝時期的稱號,唐代時叫波斯國,就是目前的伊朗。

 

 

何謂「五陰無我 翻譯社生滅變異 翻譯社虛偽無主」?就是說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五陰 翻譯自己,基本沒有能主宰的「我」和「我所」一切情況 翻譯社因為我們的生命體,只是心、色相依和合而成 翻譯,時時刻刻在遷流轉變,轉異不停,虛偽而不真實 翻譯社

 

「為佛弟子」的「為」,用白話來講,是「做」的意思。「佛」是指「釋迦牟尼佛」 翻譯社「門生」兩個字,指凡是歸依三寶,修學佛法,不管在家、出家,都稱為佛門生。所謂「為佛弟子」就是說,做為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弟子。佛有四眾門生,也能夠說是二眾弟子,這一句經文,進一步講,是無論在家或落發學佛 翻譯弟子 翻譯社

 

第4、無住處涅槃:無住處就是不住生死,也不住涅槃 翻譯社這是大乘聖人獨有的,小乘聖人所知障沒有破,不認識死活和涅槃,原本沒有不同 翻譯道理。所以只求了生死,而貪得涅槃之樂 翻譯社可是大乘人懊惱障、所知障已斷盡,證到了實相般若,來去自如,不住死活,而且也不住涅槃,所以稱為「無住處涅槃」。

「五陰」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;有的處所翻譯為五蘊 翻譯社「陰」是蓋覆 翻譯意思 翻譯社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五種暗影,能蓋覆我們清淨本性,所以稱為「五陰」 翻譯社

安世高法師的身世不是通俗人,他是安眠國的王子。當父親做國王的時刻,在宮庭中曾讀過良多書籍,沒有出家之前,對世間學問——天文、地輿、術數,都有相當深的教養。在他念書的時候,曾讀過一部佛經,受了很大 翻譯感動,又有前世的善根,所以很想落發。然則他是個孝子,父親生病的時候,因為侍奉父親,就臨時把落發的動機丟開,一方面侍奉父王,一方面協理國家政治;比及他父王去世後,王子該當擔當王位,而且還要守孝三年。在這段時代,感受到世間的無常,更增添安世淩駕家的決心。所以比及三年守孝期滿,就將王位讓給叔父,而落發修道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懈怠」是二十隨懊惱中的八大隨懊惱之一,它的特徵,就是精力不振,意志低沉,昏昏沉沉毫無進取心和責任心,整天非吃即睡,甚至於虛度平生 翻譯工夫 翻譯社我們眾生有這類懊惱,是從身見生起的,因為太珍惜本身 翻譯身體,細說也就是我見過重。所以稍微勞動,就怕辛勞,唯恐損壞身體。例如我們學佛的人,參禪怕腿痛,學教怕傷腦子,念經怕口乾,這些都是由身見而生起的懊惱,障礙我們精進修道。所以懈怠的人,毫不能成辦大事 翻譯社經上說:「懈怠是一切行門的累墜,在家人若是懈怠,連衣食都不能供給,事業更不必說;落發人如果懈怠,就不克不及出離存亡之苦。」由這裡可以知道,懈怠的過失,也就是出錯三途 翻譯業因 翻譯社總而言之,一小我若是懈怠、放逸的話,不管是士、農、工、商,都不可能有成績。舉個最淺易 翻譯例子來說,世間良多是因為懈怠沉溺墮落為乞丐的,也有富貴 翻譯人,因為懈怠而釀成窮困的人,這都是因為懈怠出錯而造成 翻譯 翻譯社學佛的人,那更不克不及懈怠,必須覺悟懈怠的過患,應該時刻注重本身的行為,若是有懈怠 翻譯壞習氣,要束縛本身矯正,遠離懈怠,才不妨礙我們的進修。用什麼方式來對治懈怠呢?

 

「永斷生死。常住快樂」:這兩句經文是申明,覺行美滿,達成佛果的意思 翻譯社眾生在沒有證得正覺之前,一向在生死苦海中流轉,常常受著各種疾苦的籠罩,一旦證得正覺,永久不再受兩種生死輪迴 翻譯痛苦,既然已斷盡生死,當下就證得常住歡愉,涅槃 翻譯佛果位。

「進趣菩提。速登正覺」:「菩提」是印度話,翻譯中國話叫做覺道;菩提是斷除懊惱以後,所現 翻譯覺性。這種覺性是眾生正本具有 翻譯,眾生 翻譯覺性因為被懊惱所籠蓋,而臨時不克不及展現罷了。若是提起正念,念念憬悟,修心斷惑,罪滅福生,從陰郁 翻譯懊惱中,走向憬悟光亮 翻譯大道,固然就可以一步一步 翻譯進趣無尚菩提。不只如此,並且敏捷的登上正覺,證得無尚正等正覺。

 

精進是六度裡面的一條,菩薩修習一切梵行,成績道業,或是教化眾生的事業,都是以精進的力量鞭策,而完成任務。然而精進的寶貴,就是要有恆常心。古盛德說:「英勇心易發,恆常心難持。」由此可知,固然精進,更主要的是恆常心 翻譯社任何事業,只要有恆常心,不休的精進起勁去做,沒有不成功 翻譯。遺教經說:「譬如小小水長流,則能穿石。」這就是說,水滴雖小,假如絡續 翻譯流,也能把堅固 翻譯石頭穿通。又所謂:「全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」只要我們發心,一直往前往做,世出生避世間的一切事業,都能成績。不外佛法所說 翻譯精進,是專指起勁修善方面所說的,不克不及用於作惡。假定用於作惡方面,並且晝夜不斷的去實施惡法,不只善法不克不及精進,反而增加惡法,最後必然墮入三途。諸位要認識這一點,我們能明確對善法精進的道理以後,就得倡議精進心,盡力向善的方面去做,豈論情況上有多大壓力,不管前程有若幹障礙,必然要奮勇直前,不達到目的毫不停止,這完滿是精進的氣力,有了精進 翻譯氣力,才能斷懊惱、出三界、了生死。

 

現在我們所要進修的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,與通俗所講的經典略微有點不同。大部份 翻譯經典,開頭都有「如是我聞」,最後以「信受奉行」來做竣事 翻譯社而本經前面既沒有「如是我聞」,後面又沒有「信受奉行」,表面上看起來,似乎不完備,但現實上也具有三分。最先 翻譯幾句經文:「為佛門生,常於日夜,赤心誦念,八大人覺 翻譯社」就是序分,因為這是本經的總標 翻譯社從「第一憬悟到第八憬悟」,是這部經的正宗分,也是本經的重點。最後「如斯八事......到常住快樂」,是本經 翻譯流通分。

「貧苦多怨。橫結惡緣」:「貧」就是貧乏,缺少財物、衣服、飲食一切物質叫做貧;「苦」就是強迫的意思。由於無衣、無食,所被饑寒強逼而受疾苦。因為貧困困苦,到忍無可忍的境界,就生起各種 翻譯怨恨心——怨天怨地,怨怙恃沒留遺產,怨妻子兒女給他拖累,怨師長、親戚不願提拔,而且怨恨朋友鄰里不與周濟。像這種怨天尤人 翻譯心理,就叫做「貧困多怨」 翻譯社

第1、有情世間:就是指六道眾生,糊口在大地上 翻譯一切動物類。因為這些動物類都有情識,所以稱「有情世間」。

第2、水大:就是物資 翻譯潤濕性 翻譯社人身體中的膿、血、涎(唾)沫、口水,都是屬於水大。

「別題」,「別」是別於其他 翻譯意思,暗示這一部經的經名惟有這一部經可以稱謂,其他任何一部經典,都不成以叫做《八大人覺經》 翻譯社以上是通題與別題 翻譯簡單介紹 翻譯社

這一條是「滿足守道覺」。佛說過常修少欲 翻譯秘訣以後,再繼續宣講「知足守道」的道理。因為貪欲的心沒有厭足,必然就有疾苦,而受生死輪迴的果報 翻譯社是以,要我們覺悟「貪欲是存亡的根本」,而修學「滿足守道」的法門,以對治貪欲的增加 翻譯社這個法門所要憬悟的,不外乎滿足與不滿足的不同。前三句是指凡夫不知知足;後四句是指菩薩能滿足。

 

第七憬悟叫「出家梵行覺」。申明真正發心出家的好處 翻譯社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常念滿足」:菩薩對於現前的生涯,經常思念滿足;縱然過著恬澹的糊口,感到非常的知足 翻譯社遺教經說:「不滿足的人,固然很富有,而依然以為貧;知道知足的人,固然很貧窮,而以為是很富有 翻譯社知足的人固然睡在地上,也是非常安樂;不知足的人,雖處天堂,仍是感到不稱意。」這就是菩薩和凡夫不同的事理。

 

 

 

第四、「樂說無礙辯才」:對於釋教 翻譯道理,可以或許隨順眾生的根機,很樂意為眾生說法,是樂說無礙辯才。

 

第5、睡眠欲:就是成天情識昏昧,昏睡如泥。像這類貪睡眠的,叫睡眠欲。

第4、風大:就是物質的動性。人身體中 翻譯呼吸和轉流,就是屬於風大。

第3、用大:「用」,就是妙用 翻譯社我們的清淨個性,能生起一切世出生避世間妙用;而這個妙用,是無所不通,無所不達的,也就是稱性而起的大用。因為佛具足了萬德全能的好事聰明,所以稱「大」;若是眾生可以或許證自性中 翻譯體、相、用,也就能夠稱作佛。然則眾生迷失了賦性具有的三大,妄認地、水、火、風,四大假合為身相,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,這就是眾生不能稱「大人」的原因。既然不克不及稱大人,又怎麼能聽聞八大人覺經?我們應當知道,眾生固然迷惑,但是個性中,本來具有 翻譯體、相、用三大永遠存在,從來沒有削減一絲一毫,不過就是整天糊裡胡塗,跟著境地流轉,臨時的迷失而已。

這個秘訣叫做「常行精進覺」。這個秘訣最首要的,就是講懈怠與精進的得失。開首第一句是申明懈怠 翻譯過患,下面四句是申明精進 翻譯好處。前面我們說過行菩薩道 翻譯人,既然是以求智慧和度化眾生為事業,菩薩 翻譯慧業毫不是僥倖得來 翻譯,是需要從精進不懈中求來 翻譯。所以如要驅除懈怠,必然要實施精進求得智慧。

「愚癡存亡」:所謂「愚癡」,就是無明,就是不認識諸法的真實事理,因此妄想執著世間一切都是實有的 翻譯社於是迷昧因果,而不知有情世間和器世間,都是由業力所感化的,是眾緣和合所生的,人生因此疑惑不憬悟,所以說無明 翻譯社如果把「愚癡」兩個字分隔隔離分散來注釋,愚——就是闇昧蒙昧;癡——就是不辨是非事理 翻譯社由於事理熟悉不清,愚癡闇昧做作惡業的因,而感受存亡 翻譯果報;所以輪迴六道,生生死死,曠劫輪迴永不休止,永久得不到擺脫。所以說「愚癡存亡」。

 

因為本經是一部既簡單又明瞭,也是修學佛法很重要的經典,所以我們再作個簡單 翻譯結論:本經 翻譯經文,從序分開始,就教誡我們做佛門生 翻譯,要常常專心一意修學八大人覺 翻譯事理。其次便說明宇宙人生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 翻譯事理,啟示眾生受存亡痛苦的緣由,更教訓眾生,破除一切疑惑、顛倒、邪見,破迷開悟,轉凡成聖,成佛作祖的方式,也就是自利利他的一切行門真實義理。

我們在進修經典之前,必需先要講解經題。因為經題是一部經的綱要,經文的內容是從經題展開出來的道理,可以或許了解經題 翻譯意義,對於一部經 翻譯內容,大致上也就會明瞭。所以還沒有注釋經文之前,先要诠釋經題。

第3、想陰:就是想像 翻譯社取著外界所映入 翻譯印象,因此生起 翻譯考慮離別的心理作用。

 

第3、「死魔」:就是無常魔,它能斷人命根 翻譯社我們發心學佛,進展平生成績,但是方才修學上軌道的時刻,無常來臨,使我們道業未成,已葬送命根。其實是修行人極大的魔障!譬如說,一小我死了以後,可以或許再換一個新面貌來到世間,就算生在人道,是不是還能聞到佛法?誰也沒有掌控。由此可知,死魔真是修行人最大 翻譯障礙,而獨一對治的門徑,就是勇猛精進不懈怠。就像佛陀開示我們,把握今生,在這一生成績了死活大事,本身的生死本身主宰,就可以得真實的大自在。

「譯」是翻譯。在這裡就是將印度的梵文譯成我們中國 翻譯文字 翻譯社

 

 

 

「世間無常 翻譯社國土危脆」:這兩句經文是觀心無常的無常觀。「世」就是三世——曩昔、目下當今、將來,遷流不停的意思 翻譯社「間」是指十方,距離的意思。在每一個三世,各有十方;每一個十方世間,也各有三世。「世間」是對豎與橫說的。佛經有云:「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。」反正交羅,相互組織而成,就叫「世間」。目前所說的世間,也能夠說是我們依止地球生涯的世間 翻譯社

 

第一、「法無礙辯才」:對於一切萬法的名相別離無礙,是法無礙辯才 翻譯社

 

 

由這裡,我們可以知道,佛之所以成佛,是因為具有自發、覺他、覺行美滿的三種好事而來的。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夠稱作佛的。像如許具有三種覺的聖人,是通於十方三世的。所以泛泛我們在經典裡常看到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」 翻譯社

 

佛在經典中開示我們說:「眾生的生命體,從出身甚至死亡,在這個進程傍邊,不止息的演變,而不克不及永久存在於世間。」這是說有情世界 翻譯無常 翻譯社有情世界的生命體是如斯,自然界一切森羅萬象,固然也是如斯,沒有所謂不變的器械存在。而無情的器世界也有壞滅的一天。佛告訴我們:「無情的器世界也有成住壞空,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,不絕的轉變。」大智度論說:「一切有為的無常,是在剎那生滅不絕,人緣和合就生,因緣離散就滅,世間是緣生法,緣生法沒有常住不變的。」所以說,不論是有情世界和器世界,都是無常的。

 

總而言之,「五欲」是死活 翻譯過患,雖然是在家學佛,也不可以染著世間的五欲之樂,應該經常忖量落發人,平常糊口上所用 翻譯三衣、瓦缽、法器,比及人緣成熟 翻譯時候,立志發願落發。落發以後,更要遵照佛陀所說的落發正道法,依法實地修行,過著三業清淨 翻譯生活。自己修行成績而後作人天師,以不著相 翻譯慈悲同等心,度化一切眾生,這是自願落發,該當做 翻譯事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二、正宗分:是真正顯示這部經的主旨要義,最精煉 翻譯部門 翻譯社

 

「貧苦多怨」最容易「橫結惡緣」。因為貧苦的情況,怨恨的動機積聚於心,牢騷滿腹而不克不及自立 翻譯時辰,就會產生各種不順情面的行爲,不是張三不對,就是李四欠好,由怨恨而生瞋恚,所以在立場上,變成驕橫無禮,因此做作一切惡業 翻譯因。有比本身強 翻譯人,會生妒忌;由於妒忌而失去理智,看待一切人,都有不滿的歹意,或不顧一切,強辭奪理,為非作歹,於是種下惡趣(三惡道)的業因,而受流轉惡趣(三惡道) 翻譯果報,不得出離。

 

「第一憬悟」:這個秘訣,在本經八種法門傍邊排在第一;也是諸佛菩大人所憬悟的第一條事理。「覺」是醒悟;「悟」是了悟。所謂「覺悟」,就是以理智調查宇宙人生的真谛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,獲得准確而美滿 翻譯認識,就是憬悟的意思。

第3、單喻立題:如《寶積經》 翻譯社用「寶」作比喻,所以稱單喻立題 翻譯社以上是三單式的介紹。下面再介紹三複式 翻譯社

歸納起來說:對於身外之物尋求無厭 翻譯人,是會增長無邊罪惡 翻譯,受存亡輪迴的果報 翻譯社菩薩常念知足,具足一切好事,遵照清淨的佛道,所求 翻譯是聰明德業,所作 翻譯是度眾生的事業 翻譯社我們修學佛法的人,不該該和不懂佛法的人一樣,只求物質的享受,而應該求取道業法財——永不散失的信、進、戒、忸捏、聞、捨、定慧七聖財,才是真正的豪富翁 翻譯社

 

 

其實,慈悲和智慧的秘訣,是菩薩教化眾生,與樂拔苦的最輕易,是不行貧乏的德性。假若沒有慈悲心,就不克不及叫做菩薩 翻譯社然則有慈悲沒有聰明的話,就不能判袂邪正、長短;也不認識眾生千差萬其余根性,是以不能有的放矢,治好眾生種種病痛;乃至於自利,也不可能做到美滿。菩薩修聰明,他的主旨就在如何從有漏的聞、思、修三慧,赓續的起勁精進,以求取真實無漏 翻譯聰明現前,而能成就法身德 翻譯社修學聰明和慈悲,也就是菩薩悲智雙運的表現,才能功德美滿,乘法身船到涅槃岸 翻譯社以上經文是自發好事 翻譯科文。

「無我」:「我」這個字,是個體和主宰的意思。本身能作主,而不受外界任何情況所擺蕩,叫做主宰。

 

如斯八事。乃是諸佛 翻譯社菩薩大人之所憬悟。

 

 

 

第4、行陰:就是遷流不停的意思 翻譯社這是申明我們的心理感化,在想事理的時候,不是想一想就了事,而是想了又想,由馳念而起離別,念念生滅遷流,造作不停 翻譯社

第2、色欲:色是色法,是指男女之色,和世間一切寶貝、華屋、美服等各種誇姣 翻譯東西都屬於色法。對於這些工具,衆人都很貪求,對於本身所喜好 翻譯更是貪求不捨。眾生所以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,都是為色欲所迷 翻譯原因。所以說,對色欲不能過度貪著。

「復還生死 翻譯社度脫眾生」 翻譯「復還」就是乘願再來。這兩句是說,諸佛菩薩自己得到肅靜、安閑、涅槃的境地今後,還不克不及健忘處在黑暗、痛苦、死活中 翻譯眾生,因此不住涅槃,隨機度化,發大慈悲心,乘願再來,度脫一切眾生,使眾生都能獲得無餘涅槃 翻譯社

第一、「懊惱魔」:就是貪欲等懊惱,能擾害我們身心不得安甯。修行人最首要的是身心安甯,有了懊惱就不克不及自主,它會引導我們 翻譯心向外奔跑,使我們對處死懶惰懈怠,不克不及如法修行,所以叫懊惱魔。

 

「乘法身船」:法身是理體,遍一切處,沒有形相、音聲可得。為什麼稱為船呢?這是說菩薩自利利他,普度無量眾生,萬行具足,福慧無缺,證得法身理體,就比方作法身船,也就是菩薩所成績 翻譯「法身德」 翻譯社

此刻,我們要進修 翻譯這一部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是屬於人法立題 翻譯社「佛」是人,「八大人覺」是法 翻譯社下面,我們來介紹本經的經題 翻譯社

 

「精」,純一不雜叫精;「進」,勤而不退叫進。「法身」就是一切好事圓滿,離一切障礙,而積聚恆河沙數的殊勝好事法。法身也是理體的一種代名詞。「涅槃」是寂靜安穩安閑的意思 翻譯社涅槃有四種:

俗語說:「不怕我們不克不及到達目標地,只怕不向目標地進步。」修學佛法的最高目標,就是證得無尚正等正覺。可是,首先要斷除一切障礙,才能超出存亡,邁向菩提大道,證得無尚正覺。

 

 

 

 

第1、財施:就是以財帛和物品布施給他人。

 

第八覺知。存亡熾燃。苦惱無量。發大乘心。普濟一切。願代眾生。受無量苦。令諸眾生。畢竟大樂。

若佛門生。誦此八事。於念念中。滅無量罪。進趣菩提。速登正覺。永斷生死。常住快樂。

 

 

「沙門」,是標示翻譯者的成分。翻譯人是一名落發的沙門,而不是居士 翻譯社「沙門」是印度落發人的通稱,譯成中國話叫做「勤息」。「勤」是精勤、英勇的意思;「息」是止惡的意思。合起來說,就是精勤修習佛法,滅除一切懊惱;也就是勤修戒、定、慧三學,息滅貪、瞋、癡三毒的意思。

上面所說的「四大」,專就生命方面講的。可是,我們一個完全的生命體,不光有血有肉,並且還有精力方面 翻譯。簡單 翻譯說,有情的生命體,是由兩大要素組合而成 翻譯:一種是精力,就是佛法所說的「心」;再一種是物資,就是佛法中所說 翻譯「色」。這裡說的「五陰」,就已包孕精神和物資兩方面。

第4、食欲:就是貪著各種飲食——山珍海味,乃至於貪食厚味佳餚而殘殺生命,所以叫飲食欲。

「四念處」就是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四念處就是第一條所要憬悟 翻譯事理 翻譯社因此,必須先知道這四種觀行是對治四種顛倒的方法,也是入道初步下手 翻譯方法。能依四念處視察修行,就可以獲得常、樂、我、淨——佛的境地 翻譯社所以這是修學佛法起首要憬悟 翻譯法門 翻譯社

 

下面介紹「人題」:

第二覺知。多欲為苦。死活疲勞。從貪欲起。少欲無為。身心自在 翻譯社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2、有餘依涅槃:我們這個有漏的身體,就是生命的依托;身體的存在叫做「有餘依」。好比當時佛在世 翻譯時刻,有門生們已經證到聖果,可是他們的身體還存在於世間,所以稱為「有餘依涅槃」。若是把身體也捨掉,連微細 翻譯疾苦也沒有,證得永寂涅槃。

 

 

 

早年有一名禪宗的盛德,叫做岑嶺妙禪師,他自從出家修道以來,對於打坐參禪,特別很是虔敬精進,或許他過度用功而引發身體的委靡,在盤腿坐著參禪的時辰,經常昏沉打打盹兒,而障礙禪功 翻譯精進。禪師為了要對治昏沉的煩惱,就本身跑到高山上峭壁處,坐在絕崖上面,面臨萬丈深淵,警誡本身說:「現在不克不及再打打盹,不然生命就危險 翻譯社」頭一兩天,怕打打盹兒掉下去摔死,就提心吊膽,精進用功不敢打瞌睡;過了幾天,警悟心漸漸稀薄下去,這個時刻又起頭打打盹了。有一次昏沉得很利害,身體一搖動,就掉下去了,禪師心裡想:「這一會兒真的沒命了。」可是很希奇的是,妙禪師摔到半山腰的時刻,彷佛有人把他捉住,而且把他捧下山來,妙禪師細心一看,就是一名身披鎧甲,手執寶杵的韋馱菩薩來救他 翻譯命。妙禪師心裡想,我修行能感應韋馱菩薩的護持,那一定很了不得,是以生起一念自豪心,就請問韋馱菩薩說:「在這個世間,像我如許精進用功 翻譯人,到底有多少呢?」韋馱菩薩看到禪師生起驕慢心,就很生氣 翻譯回覆說:「世間像你如許用功的人,多如羊毛;像你如許貢高我慢 翻譯修行人,我五百世不再護你的法。」說完這些話以後就不見了。妙禪師被韋馱菩薩求全之後,心裡感覺很忸捏,自己責備本身說:「我不該該生起貢高我慢之心。」於是再用英勇精進心繼續參禪,而且又對本身說:「這一次真的沒有人來救命了,把穩掉下去啊!」沒有幾天功夫,又打起打盹兒,效果還是掉下去了。妙禪師這下可真的沒命了!然則奇蹟泛起,韋馱菩薩又來救他。禪師就問菩薩說:「你不是五百世不來護我的法嗎?」菩薩回覆說:「你生起一念貢高我慢之心,我五百世不護你的法,然則你又創議一念慚愧心,能滅除五百世貢高我慢 翻譯罪業,所以我再來護你的法。」於是妙禪師加倍精進用功,成為一名很有名的禪師。

第三、智正覺世間:就是諸佛菩薩,出生避世聖人的境地。以佛法來講,不論有情世界照舊器世界,都屬於海市蜃樓,演化變幻無常,很不實在 翻譯。世間無常的「常」,是常住 翻譯意思 翻譯社假定說,一種器械今天是如許,明天也是這樣,永久不轉變,才叫做「常」 翻譯社比如說佛法,在三千年前,佛所說 翻譯事理是這樣的,至今仍是如許的,一絲一毫也未改變,所以叫做「常法」。

 

 

佛一生所說的經很多,然則所立的經題,不過乎七種體式格局,就是我們泛泛所說的「七例選題」 翻譯社有三單式、三複式和具足式三種 翻譯社起首介紹三單式:

 

 

 

 

 

若是懈怠而不盡力用功,是會腐化的 翻譯社所以修學佛法 翻譯人,必須不斷的精進,唯有以精進才能對治懈怠,才能破除種種煩惱惡法,摧伏一切魔障,出三界,了脫存亡 翻譯社

第一、財欲:就是指世間一切金銀玉帛。除養身以外 翻譯財帛,其他 翻譯也是愈多愈好。世間不管男女老幼,對於金銀玉帛,城市生起貪著、貪戀不捨的心理,所以叫做財欲 翻譯社

「後漢」,是申明翻譯這部經的年月。後漢是中國朝代的名稱。我國漢代,就是漢高祖劉邦所首創的世界。劉邦管轄中國今後,代代相續,傳到一百一十二年 翻譯時刻,王莽篡位,再顛末十五年,劉秀起兵滅了王莽,恢復漢代。是以,就把王莽篡位以前稱作「前漢」,前漢定都在西面的長安,又稱西漢 翻譯社劉秀中興漢室以後,建都在東面的洛陽,稱為東漢,又稱「後漢」。而這一部《八大人覺經》就是後漢時刻翻譯的。

 

我們要知道,身心就是指身、口、意三業。眾生 翻譯三業,能通於惡,也能通於善 翻譯社若是我們依善法去修行,就生三善道,甚至於成佛果位;假如依染污不淨 翻譯惡法去做作,就墮三惡道,受無量疾苦 翻譯社這善惡兩條路,由我們學佛的人自己選擇。

所以世尊再三 翻譯勸勉我們空門門生,要勤誦《八大人覺經》,將《八大人覺經》,永遠流暢於世間,使每個人都能讀誦此經。若是沒有學佛,也能夠專修這一部《八大人覺經》;修淨土的人,就必需還要專心念經,固然願力分歧,但是都能殺青佛果。

 

 

「精進行道」:是說菩薩憬悟前面所說的八項事理以後,不論任什麽時候間,同心專心一意 翻譯英勇精進,踏踏實實 翻譯依教奉行,永離存亡罪行 翻譯痛苦,得到悄然安閑 翻譯大樂 翻譯社

 

 

釋教發源地在印度。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,他以印度語言宣講佛法,經典固然是印度文字,假如要在中國遍及的流通,必需要經由翻譯——把印度文翻成中文,才能在中國暢通。本經是「後漢沙門安世高譯」。

 

 

「懈怠腐化」:「懈」是一小我身體頹廢鬆懈;「怠」是精力懶惰而不克不及集中。「出錯」就是從上往著落,而不向上的意思。這是說,學佛的人,若是經常身體頹喪,精神放逸而不集中,必定就會墮落,想要再上進是很難的事。對於上求下化的好事,自利利他的事業,自然完全失去樂趣,不想精進 翻譯社乃至於對一切有益益眾生的工作都不去做,這是一切惡道的底子,也是懈怠 翻譯過失。

「破懊惱惡」:「懊惱」的「煩」是昏擾,「惱」是騷動擾攘侵犯。懊惱都是由於貪、瞋、癡三毒的侵擾,騷動擾攘侵犯身心不得安甯,凡是強制身肉痛苦的,都叫做懊惱。依佛法來講,眾生的懊惱有八萬四千之多,而大乘唯識學說有六種根本煩惱,和二十隨懊惱,並且從貪、瞋、癡三毒懊惱可以開展出來無量無邊的懊惱。懊惱在有情眾生身心中,屬於潛伏的惡權勢,經常侵擾我們的身心,它能誘惑我們造種種的惡業。所以世間很多的罪行,都是由於身心懊惱加上外界的誘惑、擾亂,在昏陷溺惑的情況下造成 翻譯。假如我們要獲得身心清淨,不造一切罪行,惟有常行精進,來打破懊惱,懊惱一天不破,就一天不克不及憬悟。但是,我們從無始劫以來,懊惱就追隨著我們,懊惱的惡權勢極為深厚,若沒有大英勇的精進氣力,是弗成能袪除 翻譯,能摧毀懊惱,身心才能獲得安閑,才能了知煩惱會殺戮我們的法身慧命,使我們沉溺三界六道不克不及出離 翻譯社我們修學佛法,應用聰明光明和精進的力量,廢除一切懊惱的惡法。因為聰明 翻譯光明,能照破暗中 翻譯懊惱。維摩詰經說:「以智慧劍,破煩惱賊。」所以說破懊惱惡必需要有聰明。

 

 

 

「虛偽無主」的「虛偽」,是虛妄而不真實 翻譯意思。這一句就是申明五陰假合的生命體,是虛妄而不真實,在告知我們生命不能自立。我們應當知道,所謂「自主」,就是自己可以或許做得了主,能夠安排一切,不受任何外力所動,才能說自立。比如說:老、病、死,是人人都不肯意的工作,然則,不要老還是會老;不要病、不要死,還是會病、會死,絕對不克不及爲所欲爲。可見得我們對生命不能做主,所以說,五陰是虛假而不能自立。

第三、無餘依涅槃:沒有所依的身體,叫做「無餘依」。修行人,內心得到擺脫,同時也捨棄有漏的色身,入到空寂的境地,叫做「無餘依涅槃」 翻譯社

 

第七憬悟。五欲過患。雖為俗人。不染世樂。常念三衣 翻譯社瓦缽法器。自願落發。守道清白 翻譯社梵行高遠 翻譯社慈悲一切。

只如果佛弟子應該「常於晝夜」:「常」是恆常接續的意思;「日夜」的「晝」是白晝,「夜」是晚上 翻譯社一晝一夜二十四小時,印度當時分為六個時辰,一個時辰等於目下當今的四個小時 翻譯社此即印度所謂 翻譯晝三時、夜三時,日夜六時 翻譯分法 翻譯社

 

 

這是暢通分最後的經文,稱作「誦念得益」。也就是總結前面八種法門,可以普遍流通,勸勉修學得利益 翻譯經文。

「安世高」是翻譯人的德號,姓「安」,名叫「清」,真實 翻譯姓名叫「安清」。這位法師,不是中國人,他是安息國人,以國為姓,是尊重他 翻譯人格,和他的國度,所以姓「安」 翻譯社

就拿我們所居住 翻譯河山來講,自有地球領土到目下當今,已變了幾多遍!拿最淺易的例子來講,台灣常有地震,本來是一條平展的大道,由於地動,釀成四分五裂;乃至於地盤陷下去,成為一個大洞穴、大斷層,這就是國土危脆的證實。我們中國有句話,更可以證實「國土危脆」的道理,那就是「滄海變桑田」。原來是深弗成測的大海,天天由於風波捲泥沙,經年累月的蘊蓄,經過一段時期,就釀成桑田;又正本是一塊肥饒 翻譯桑田,由於山洪爆發,特殊轉變,而成為滄海。台灣在民國四十八年,發生過一次八七水患,就是這個景象,把良田變成滄海。由以上所說,我們可以證實,世間的確無常,河山切實其實是懦弱而不堅硬。

 

現在诠釋「多聞智慧覺」:這個秘訣所要憬悟的,是講有關於眾生生死的根本和來曆 翻譯社眾生與佛是沒有劃分的,眾生之所以為眾生,就是有生死活死的業報現象。佛經講:「無明為父,貪愛為母 翻譯社」因為有這類愚癡 翻譯業因,所以才受死活流轉的疾苦。

這一段的大意是:因為貧苦而產生自怨自艾 翻譯心理,是以與眾生橫結惡緣,而造了惡業的因 翻譯社菩薩憬悟到「因果輪回」的事理,於是就執行布施——怨親等施,使一切眾生,取得惠施 翻譯好處;更不記念人曩昔的舊惡,也不憎恨如今作惡 翻譯人,以同等心看待一切眾生。以上就是第六「布施同等覺」。

「志願落發 翻譯社守道清白。梵行高遠 翻譯社慈悲一切」:「自願落發」:就是犧牲愛欲,辭別父母,剃髮落發,過著恬澹清淨的生涯,名為落發。落發有四種:一是心身世不出,二是身出心不出,三是身心都出,四是身心都不出 翻譯社

第三覺知。心無厭足。惟得多求 翻譯社增加罪行 翻譯社菩薩不爾。常念滿足 翻譯社安貧守道。惟慧是業。

 

 

「死活熾燃。憂?無量」:「死活」有兩種,第一種是「分段死活」,就是六道凡夫 翻譯死活;六道凡夫造業受報,死活輪迴不已,所以叫分段死活。然則,凡夫也具有變異存亡。第二種就是出三界外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的「變異生死」。聖人雖然分開分段的身體死活,可是還沒有證到美滿的法身理體,在心念上還有生、住、異、滅剎那 翻譯四相遷流。有情眾生 翻譯四相遷流,是生、老、病、死;無情的四相是成、住、壞、空。變異存亡比喻說從十住到十行,從十行進入十迴向,甚至於成佛,名之為變易死活。

「菩薩布施。等念怨親」:是申明菩薩和眾生分歧 翻譯處所。凡夫因貧窮而經常與人橫結惡緣,這不是解決貧窮的法子,所以菩薩就實踐布施行門,布施一切眾生,而不分怨親,一概同等 翻譯惠施。布施有三種:

「熾燃」是形容猛火熾燒的意思。這裡是說,還沒有憬悟到解脫安閑真理的時辰,眾生的根身,在升沉不定的死活苦海中,生死活死,輪迴六道沒有出期。從無始以來,受著生死疾苦 翻譯煎熬,猶如熾燃的烈火燃燒一樣,固然是有沒有量無邊的憂?。所以說「死活憂?無量」。眾生的疾苦,固然無量無邊,可是佛法把它歸納成八苦,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五陰熾盛苦。總而言之,就是因為有以上所說的各種懊惱,才會有死活熾燃的大火燃燒眾生的身心,產生無量無邊 翻譯疾苦。

 

 

第三、流暢分:是說明若何能使一部經能撒播後世,靈通十方。

 

適才說天人、二乘,不克不及稱作大人 翻譯原因,就是因為天人慧淺福薄,還沒有了生死;二乘人固然證得聖人果位,可是沒有創議好處眾生的大菩提心,所以不克不及稱大人;而大菩薩具有大聰明、大福德、大善根,已憬悟了諸佛所證的無上菩提,所以稱之為大人,也就是大菩薩。「大」字也是歎德的意思。本經的體、相、用都大,我們把體、相、用三大做一個簡單的介紹:

 

「出陰界獄」 翻譯「陰」,就是五陰,前面已說過 翻譯社「界」就是十八界,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——六根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是屬於六塵,六識也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 翻譯社合起來就是十八界 翻譯社「界」是界別、邊界 翻譯社因為諸法,法性各有差別,各個分歧 翻譯社比如眼睛只能看不能聽;耳朵只能聽不能看,......,六根各有所司,各不相涉。色塵只是色,毫不干涉聲塵;聲塵就是聲,也毫不干涉色塵。人們從早到晚,從生到死,一舉一動,沒有一時一刻不在五陰十八界裡面糊口的 翻譯社它們動作的善惡,可使人起伏,它們動作的效果,可以帶給人們苦和樂,人們死活輪迴,展轉六道,都是五陰十八界在背後把持。所以這個陰界好像監獄,菩薩勉力精進,破煩惱惡,摧伏四魔,然後出離這個陰界牢獄之苦 翻譯社

「至心誦念」的「至心」,就是至誠懇。依佛法來講,對於修學佛法要發恆常心,至懇切切,恆常不斷 翻譯修行,才能得到真實 翻譯法益。「誦」是口誦,脫離經本,能夠一字一句不模糊的背出來叫「背誦」。「念」,通俗說口念,好比念佛、念經,都是用口念 翻譯社但是這裡的「誦念」,重在心念,就是心裏要每時每刻,念念不忘的信受奉行 翻譯社

 

要知道一小我不可能沒有錯誤。書上說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」只要知過能改,就應當好好地善待他們,以慈悲心去勸導他們,使他們走向光亮 翻譯大道,有洗心革面的機遇,不該該再記恨他們過去的罪行。所以書上又說:「知過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常言道「蕩子回頭金不換」,都是申明知過能改的寶貴。佛法說:「懺悔即清淨 翻譯社」假如能至誠恭順的禮佛,就可以懺除業障。我們學佛 翻譯人,必然要學菩薩的氣度,不記恨惡人,多寬恕他人 翻譯社世間法也說:「寬恕別人是美德。」能如許做,也就是當前大慈大悲的菩薩。

 

 

諸佛菩薩無論做任何事情,必須以慈悲心為前導,辦事一切眾生,為眾生而起勁,曆來不為本身想。所以有「慈悲」才能真正 翻譯好處眾生。我們學佛的人,既然都想成佛,應當發起慈悲心,隨一切緣,盡一切能力辦事他人。

第一、人法立題:如《地藏王本願好事經》。「地藏王」是人,「本願功德」是法,所以稱人法立題。

總結以上申明,就是一個真正發心的菩薩,必然是自利而又利益眾生,但是眾生根性分歧,當要教化的時候,一定要善巧輕易的去度化他們 翻譯社教化眾生,必需具有「廣學多聞」、「增長聰明」、「成績辯才」這些前提,然後才能應機施教,使一切眾生獲得無上的康樂。

第二、相大:「相」,就是德相。我們自性裡原本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妙相,而這一切好事妙相,都是由性體中顯發出來 翻譯,所以叫做「相大」。個性所具的好事妙相,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就在眾生的一念心中,只要能完全憬悟真如理體,好事妙相,當下就現前,這是顯示自性相大的意義。

 

後面四種屬於精力方面 翻譯社我們的生命體,是四大和五陰和合而成的,並非其實的工具。

 

 

 

第3、「辭無礙辯才」:言辭辯論無礙,能令人人都認識,是辭無礙辯才 翻譯社

 

「常行精進」:純一不雜叫精;勤而不退叫進。對於一切善法,可以或許英勇不退,精進不息,勉力去做,叫做「常行精進」。「精進」就是對治懈怠最好的方式。我們對於修學佛法或是對一切善事,必需提起精神,立定腳根,有百折不撓的毅力,才能美滿成功。俗語說:「有志者,事竟成。」所以必需常行精進。精進最首要的就是要「專」、要「純」。好比說,對於本身所修的秘訣,要專一而不行複雜。修淨土法門就一門深入,如果三心二意,一會兒修淨土,一會兒修禪宗,那決定不成能有成績的。我們應當知道,如來所說的三藏十二部門教,雖然有八萬四千秘訣之多,不過是應機施教,門門都可以到達清冷地。原則上,仍是必須「精」進,才能獲得利益。經上說:「輕易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。」總而言之,對於本身所修的秘訣,一定要專一,而且要精進而不懈怠,才可以稱得上常行精進 翻譯社假如一曝十寒;那是不成能有所成就的 翻譯社

「心是惡源 翻譯社形為罪藪」:這兩句是說不淨觀的事理 翻譯社「心是惡源」:是說第六意識心好像水之本源,也是說第六識是萬惡之源 翻譯社惡緣固然多,然則都因為貪瞋癡三毒煩惱所引發的 翻譯社我們假若造五逆十惡一定趣向三惡道,不管是三善道或三惡道,都是這個意識心造出來的。但是,眾生迷惑,只取著妄圖、劃分、緣慮為心,不知道這顆心,是生起罪行的根源,並非是我們的真心——它是一個染污不淨 翻譯妄識心。

 

「經」字是通題。經也稱作「契經」,印度文稱作「修多羅」,翻譯成中國話,意思就是說「上契諸佛所證之理,下契眾生可度之機」。

 

 

 

發心的菩薩,不管是為本身了死活,或度眾生,都必需有宏大遼闊的學問和聰明 翻譯社維摩經上說:「多聞是道場,多聞是行政。」普賢十大願王 翻譯「常隨梵學」,都是提醒我們多親近十方諸佛,及諸大善知識,廣學多聞清淨肅靜 翻譯正法,以便自利利他,才能趣入佛乘。所以修學佛法的人,毫不能目光如豆,假如目光如豆的話,就不克不及廢除愚癡,而證得清淨聰明和成績無礙辯才 翻譯社

這裡是說,從廣學多聞中,增長本身的聰明,不單可以了解佛法 翻譯真實義,並且可以成績無礙辯才,宣說如來的正法,教化一切所應當度化的眾生。因為沒有聰明和辯才,說法式眾生,不能令人著迷;度眾必需還要善巧輕易,言詞通暢,應機說法。是以,我們要成績無礙辯才,度化眾生,就要多進修世出世間的常識,說法必然能安閑無礙。

 

我們從這一段故事就能領會,提議一念忸捏心,居然能滅去五百世貢高我慢的罪業,若是提議一念正念憬悟的心,誦持八大人覺的道理,固然也能覆滅許多的罪業。但是,我們更應該知道,正念當然能滅除許多的罪業,而我們無始劫以來所積聚的罪業,是無量無邊 翻譯,必需要在日夜二六時中,沒有間斷的誦念,而受持這八項事理,銘心镂骨,才能滅除無量無邊 翻譯罪業。

第2、受陰:就是領受、采用外界一切情況的心理感化。

第一憬悟。世間無常。國土危脆。四大苦空 翻譯社五陰無我。生滅變異 翻譯社虛偽無主 翻譯社心是惡源 翻譯社形為罪藪 翻譯社如是觀測。漸離生死。

 

在這裡我們應當知道,眾生從無量劫以來,所造的是無量無邊的罪業。佛經上說:「眾生的罪業,若是有形相的話,盡虛空界也容納不下 翻譯社」由此可知,眾生的罪業有幾多!不過眾生的罪業雖然多,只要我們生起正念憬悟的心,就能滅除無量的罪業,這也就是佛法難以想象的處所。對於生起正念發覺之心,能滅除無量的罪業,我們舉出一個公案來證實這種事理。

 

 

 

這一段經文,是申明自利成績好事。

復還存亡 翻譯社度脫眾生 翻譯社以前八事。開導一切 翻譯社令諸眾生。覺存亡苦 翻譯社捨離五欲。修心聖道。

 

「說」,就是講話的意思。有「能說」和「所說」兩種意思。「能說」是指能說法的人,然則在這裡是專指釋迦牟尼佛;「所說」是指佛所說的道理教法,也就是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 翻譯義理。把「佛說」兩個字合起來說,這部經是釋迦牟尼親口為我們宣說的,是佛證得無尚菩提所說 翻譯。真實言語,不是天人、二乘、權教菩薩所說的 翻譯社

「之前八事。啓發一切。令諸眾生。覺生死苦。捨離五欲。修心聖道」:這是說菩薩倒駕慈航,到存亡大苦海中來,教化眾生所用的方式,是前面所說的八種憬悟的法門,以這些秘訣開示化導迷惑的眾生,教誨眾生本身去觀察,覺知生死,並依如來的處死,考察我們疾苦的來源。這些疾苦的緣由,就是因為利誘而造下了業因,由於各種業而流轉六道,今生僥倖獲得人身,如果能更深一層領會自性本空,當然煩惱也是性空的。若是能了達疑惑 翻譯賦性,是空寂的道理,還有什麼存亡疾苦可言。我們修學佛法的人,了解這個事理,假若還不修學聖道,生死 翻譯大苦照樣不能解決的。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一定捨棄五欲,而且還要真心修學如來 翻譯聖道,才能解決存亡的大苦。聖道雖然良多,但是在本經是諸佛菩薩大人所憬悟 翻譯八種聖道秘訣,這八種聖道秘訣能廢除人我知見,證得無尚菩提 翻譯社由此可知本經的八種聖道秘訣,對於修學佛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。

第一覺悟所講的事理很微細、深刻而又完全,是啟示我們要憬悟世間 翻譯一切是無常 翻譯、苦空、不淨而又無我的 翻譯社這是佛菩薩大人用四念處 翻譯事理,疏導我們應當趣向於出生避世間——常、樂、我、淨 翻譯境地。

這一條事理,是要我們認識身心世界都是無常、無我、苦空、不淨 翻譯。必須放下一切,對一切事理不執著,而依本經 翻譯四種觀去實地修行,就可以斷懊惱,了存亡。

「等念怨親」的「等念」,就是心念同等而不生離別;「怨親」,害我者稱為「怨」,愛我者稱為「親」。這是說,發心行布施 翻譯菩薩,不但深深了解上面所說的貧困多怨的景遇,而且胸懷坦蕩,沒有人我之見,所以才沒有怨親 翻譯劃分,而實行布施一切眾生——用本身所有 翻譯財力、物力,以同等心布施給需要的人,使他們獲得真實的受用。菩薩度化眾生,以布施為第一殊勝的秘訣,在六度、四攝法中,都以布施排行第一,這是表示一切行門,必需從布施下手,凡是能做到扶危濟貧、慷慨仗義,就是菩薩大無畏 翻譯精神。我們學佛的人,應當進修菩薩的胸懷、行為,能有一分氣力,就做一分,盡本身 翻譯能力,去匡助他人,而且能怨親同等。

 

第1、色陰:指五根接觸五塵所起 翻譯一切現象 翻譯社「色」是指色法 翻譯社

 

 

 

 

 

以上是申明「無常觀」 翻譯道理。下面一句是申明「苦空觀」。

「生死委靡。從貪欲起」:這是說,由貪欲而感受到無限盡的疾苦。這些疾苦,都是由於追求五欲而造各種罪業,使我們在死活苦海中,生生死死,接踵赓續 翻譯奔波,沒有住手過。眾生所以會在死活道上疲勞奔走,簡單的說,就是由於貪求五欲而來的。佛在經典上也曾告訴我們說:「貪欲為死活的根本。」貪欲就是使我們眾生有生死疲憊的緣由,若是我們要想了存亡,必然要闊別貪欲,無作無為 翻譯社在糊口 翻譯情況上,隨遇而安,不要得寸進尺,才能獲得真實的解脫安閑。

第二、「義無礙辯才」:對於一切法的事理,能明瞭通曉,叫義無礙辯才。

第二、單法立題:如《大涅槃經》。「大涅槃」是法,所以稱單法立題。

「四大苦空」:這一句是專講「苦空觀」的。因為這四大常在矛盾、衝突、開闔中不停止的演化。所以眾生才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大苦。既然知道身為眾苦的根本,就應當憬悟,不要再被身相所困,不要再執著身體是實有,而生起各種憂?,可以或許如許的修觀,名為「苦空觀」。

 

 

 

這個秘訣叫「大心普濟覺」。

眾生只有前面 翻譯第一種,小乘極果的聖人有前面的三種,唯有大乘聖人,廢除了無明,證得了法身,才具足四種涅槃 翻譯社

以上說明眾生不滿足的過患,諸位對於這些過患,要時時小心,不要受它的害,我們應當學習菩薩的行業,以菩薩的行業做榜樣來修學 翻譯社

 

淨空法師講述

我們這個生命體,在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,都把它算作是一個有主宰、有安排力的自我,稱本身就是我 翻譯社依佛法來講,是絕對錯誤 翻譯 翻譯社

 

我們若是也能遵照這個方法去修學,做到自利利他,好事美滿的時候,也就成為當代的佛 翻譯社

人的平生太快了。如果說,人生幾十年在感受上照樣蠻長的,但是細心 翻譯算起來,只有短短的兩萬五千多天,實在太短了!有句俗語說: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。」我們可以用平均七十歲來乘一下。經上說:「人 翻譯生命就在呼吸之間。」這句話,佛說的一點也不錯,人的生命實在太短暫!有 翻譯好伴侶或者親戚,幾天不見,俄然間聽說死了!人 翻譯生命,就在呼吸間;假如只呼不吸,或者只吸不呼,生命即刻不克不及存在,這也是無常的證實。

 

這一段經文,在科判中叫做「無常無我覺」。能夠憬悟到宇宙人生的一切法,豈論是有為法、無為法,都是無我的;也就是不克不及獨立存在的。心中的想法、行為的做作,都是屬於無常而又變異不定的,所以叫「無常無我覺」 翻譯社

 

生命體是五陰組合的,所以說它「無我」,就是因為在五陰當中,找不出一個真我 翻譯社假如說這個身體是我,但是身體是屬於色法,是由四大和合所成 翻譯;四大當中,任何一大也沒有真實的我。假設說,四大都是我,那豈不是有四個我?事實上,「我」只能有一個,而不能有四個,這就證實色陰不是我;色陰既然不是我,那麼能看、能聽、能嗅、能嚐、能觸、能知的六根,是否是我呢?假如說能看的眼根是「我」,其餘 翻譯五根也應當是我才對,這樣就釀成六個我。可是我們應當知道,真正能主宰的「我」,只有一個,絕對不是六個。所以不該該妄認六根是我。這麼說起來,在見聞覺知傍邊,亦找不出一個真正 翻譯自我,既然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和五蘊的假合,受、想、行、識,依然找不出一個真「我」 翻譯社所以在五陰當中,「我」了不可得,是以,經上說「五陰無我」 翻譯社

「如是察看 翻譯社漸離存亡」:「如是」是指上面 翻譯道理。我們做為一個佛弟子,假如能夠遵照上面所說 翻譯無常、苦空、無我、不淨四種觀,細細 翻譯去諦觀、打量,就可以得到。真正的受用,體會到宇宙人生是變幻、虛偽、不實的;是苦空、無常、無我的。是以,就應當依教修行,垂垂闊別死活,而獲得擺脫安閑。

 

經裡面說:「少欲之人,則無諂曲以求人意,亦復不為諸根所牽。行少欲者,心則坦然,無所憂畏;觸事有餘,常無不足。有少欲者,則有涅槃。」少欲既能生諸好事,無欲更能受無盡好處 翻譯社簡單的說,九法界眾生都是有作有為,惟有佛一人,才是無所作無所為,才能稱得上真實的解脫自在。

 

對於經題,依照歷來說經的大德們所诠釋的,大體分為兩大部分,就是通題和別題。「佛說八大人覺」六個字是別題;「經」是通題。「通」和「同」字相通,是通於一切的意思。就是佛陀在世所說的一切言教,後來顛末佛門生們結集起來,非論小乘的、大乘 翻譯、顯教的、密教的,都稱做經。凡是聖人所說的事理,留傳於後世的,也都可以稱為經 翻譯社所以「經」字,是通於一切經典的,也就是一切經典的通名 翻譯社

這一句「多欲為苦」,意思是說:眾生從無始劫以來,對以上所說的五欲貪求無厭,為了滿足物欲的渴求,為了本身 翻譯愛好,就對物欲生起無窮的追求,永無盡頭;得到這個,又想阿誰;得一千,又想一萬,卻不知願望多,其憂?也多!因為在求取知足願望的過程中,紛歧定能稱心如意,一旦遭到阻礙,而求不到的時候,就會產生各種的憂?。所以說「多欲為苦」 翻譯社

 

假若我們做為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不論在家、落發,都應當尊重的依照這八種憬悟的事理,在念念中受持不忘,信受奉行。

 

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從上面接下來的,就是說一個修學佛法 翻譯人,成績無礙辯才今後,就該當說法教化一切眾生,使一切眾生去惡向善,都能獲得無尚菩提涅槃的大樂。

 

「形為罪藪」:「形」是體態,心住在裡面,身形是外殼。眾生妄認四大為身,所以造惡作惡,都是從妄心、假身所造出來 翻譯。簡單的說,身形就是會萃一切罪行的地方。因為這個身體無惡不作,所以說它不淨。固然說「心」是一切罪行 翻譯導演者,但是,真正造成各類罪行的對象,還要依靠這個身相。舉例來說,心裡想殺人,只不外心裡在想罷了,即使我們想了良久,也造不成殺人 翻譯罪惡,因為並沒有把人真實的殺死;必定要運用雙手拿刀,透過體態的活動,才能確切把一小我殺死,這才組成殺人的罪行。以此類推,做作所有一切罪行 翻譯對象,都是心的推想,加上體態 翻譯運動而造成 翻譯。我們這個身心,是集合一切罪行 翻譯大本營,一切罪行如果沒有這個有漏 翻譯身心,任何罪行都不行能釀成的。所以說「心是惡源。形為罪藪」 翻譯社

 

落發以後,研究佛法,博通三藏;同時,還靈通很多多少國家 翻譯語言。憑據列傳記載,天空飛 翻譯鳥類所叫的音聲,他也能夠聽懂。有一次,他和一名同窗,在路上行走,聽到空中飛鳥 翻譯叫聲,立刻對他的同窗說:「適才從我們頭頂上飛曩昔的鳥告訴我們,頓時會有人送飯來給我們吃。」這位同窗聽了,以為他是開玩笑,並沒有把他講的話放在心裡,走了沒有多久,公然有人送飯來給他們吃,這才使那位同窗相信,他簡直能聽懂飛鳥的說話。

 

 

 

第1、體大:就是我們自心中 翻譯真如理體,這個理體是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,一切平等,包羅萬象,無所不容 翻譯,也是眾生人人原本具有 翻譯佛性,所以叫「體大」。

 

第2、「五陰魔」:就是組織生命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種陰魔。凡是我們叫做五蘊,就是我們身心生命體的要素,這個生命身體,本來是我們修學的最好對象,可是,因為我們不會好好的應用,不只不能使善業促進,反而成為製造罪行的對象。因為眾生晝夜貪求五欲的享受,是以,障礙我們修行正道,所以稱為五陰魔。

第1、地大:就是物質的堅實性。凡是屬於堅忍性 翻譯,比方人身體中 翻譯毛髮、筋骨、指甲、牙齒都屬於地大。

 

底下一種是具足式立題:如《風雅廣佛華嚴經》 翻譯社「大方廣」是法,「佛」是人,「華嚴」是比方。人法喻都具足,所以稱具足式 翻譯社以上就是佛經的七例選題。

 

關於講經,古來盛德們 翻譯規矩,在沒有講經文以前,都是遵照隋朝智者巨匠所創立 翻譯「五重玄義」,或賢首宗 翻譯「十門開啟」,先講授大意 翻譯社但是,這種講解 翻譯方法,必須要有充裕的時候,可是如今一般講席的時候都不是良多,是以,各人都以講經人緣與修學這部經的利益,來取代玄義 翻譯社至於經文的內容,也只能作極簡單的、淺易 翻譯,消文釋義罷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守道清白」:在家學佛的人,不可以染著世間 翻譯五欲之樂,出家人能絕欲斷愛,簡直不是一件平常的工作,假如不是宿根深摯,絕對做不到 翻譯。所以世尊經常讚歎說:「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業,毫不是通俗人或者王侯將相所能做獲得 翻譯 翻譯社」既然落發,就要遵照清淨的律行,而且研習世尊所說的一切教法、經典,先求自利,而後作利他的菩薩事業。

 

 

「惟慧是業」:常念滿足的菩薩,為求取無尚清淨 翻譯聰明和度化一切眾生的事業,他能於淡泊中,過著貧寒的糊口,依靠「智慧」修習一切道業 翻譯社「聰明」對於一個學佛的人簡直很主要 翻譯社不管在斷煩惱、證菩提的過程中,自利利他的道路上,只要有聰明作先導,絕對沒有阻礙,可以勇往進步。有了智慧,對於事理可以或許獲得准確的認識,就是化導眾生,也能做到美滿與成功,同時更可以或許廢除無始劫以來深摯的懊惱習慣。由此可見,非論自證化他,都需要聰明才能做到事實美滿 翻譯好事 翻譯社若具足美滿 翻譯功德,就叫做「豪富有」;如果不具備好事,就是「貧苦」。

我們更應當知道,佛法為什麼特殊說明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」 翻譯事理?就是為了廢除眾生妄執「常」的心理——就是海枯石爛的觀念。一小我有常住 翻譯觀念,就會貪求沒有止境,但願世間所有 翻譯工具,都歸我一人所有。你如斯,我也如此,大師都如斯,世界就難免産生戰爭,當下就造各種有漏的業因,而受存亡輪迴的果報。若是我們能遵照佛法所說的,認識「生命的無常,就在呼吸之間」,一切萬法,都是暫時存在而已,就不會被世間上的名聞利養所誘惑,而盲目 翻譯追求,造各種有漏的善惡業,受存亡的果報,當下憬悟就可以獲得自在擺脫 翻譯社

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

「五欲過患」的「五欲」,除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而外,還有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塵。「塵」就是塵俗,五塵的自己就是惡法;此中 翻譯「觸」比起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更要不得。五塵如果沒有五根的話,五塵就不克不及産生任何感化 翻譯社因為五塵之中,各有滋味,能令眾生生起貪愛之心,而這五塵之欲,比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更能誘惑人,而且沒有知足的時候。若是被五塵之欲牽著走,那真是沒有止境,會造作罪業,惹種種的災難,而受生死輪迴的果報 翻譯社「五欲」是障礙我們修道的基本,假若不連忙的憬悟,而積極 翻譯消滅它,絕對沒有舉措證得聖果 翻譯 翻譯社這一句最首要的是叫我們醒覺貪求五欲是煩惱生死 翻譯過患 翻譯社所以佛陀教誡我們,應該要清心寡欲;若是貪著五欲 翻譯享受,是會招來疾苦的果報。

上面所說的八項事理,是本經的總綱,不是普通三界內 翻譯天人,或是二乘人所能憬悟得完全的。這些道理,乃是十方三世諸佛自發化他,覺行美滿 翻譯道理,也是諸大菩薩自行化他的德業妙行,並且也是發心行菩薩道,自利利他的事理 翻譯社這八種事理,也是成就法身、般若、解脫三德的妙秘訣 翻譯社假如我們能遵照這些道理去修行,就能從凡夫 翻譯存亡地,趣向於佛的境地。

第六覺知。貧窮多怨。橫結惡緣。菩薩布施。等念怨親。不念舊惡。不憎恨人。

 

 

關於「覺」字,還具備了三個意義,就是自發、覺他、覺行圓滿 翻譯社我們常說,世間人老是活在花天酒地傍邊,糊裡胡塗 翻譯過日子。因為愚癡利誘而不克不及憬悟,所以叫做凡夫;而佛之所以被稱為覺者,就是因為佛完全憬悟了宇宙萬有的真谛,證得人生究竟解脫安閑,這在佛法裡叫「自覺」 翻譯社佛把已證得自在擺脫方式,教化恢弘的眾生,使眾生也能獲得安閑擺脫 翻譯社所做的這些事業,在佛法中就是「覺他」 翻譯社這一種願意與眾生安危與共,普濟世間的偉大精力,自發的工夫和覺他的任務,都做到圓滿無缺,在佛法裡稱作「覺行美滿」,也就是成佛。

依佛法來講,世間有三種:

 

 

第2、法施:就是對人說各種法,包孕世出生避世間法。持菩薩戒 翻譯人,若是有人來求佛法,不為人說一句一偈,這是犯戒的,因為菩薩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再者,能為人講解不明瞭 翻譯事理,也稱作法施(法布施)。

以上是三複式立題。

 

「令諸眾生。究竟結果大樂」:這裡最主要是說,菩薩利他的慈悲心 翻譯社「究竟結果」是徹底的意思;「大樂」就是大菩提寂靜樂 翻譯社菩薩度化眾生,願意代眾生刻苦,目標不過是使眾生成佛。發心的菩薩,他更深切 翻譯憬悟到,只有代眾生受苦,不是徹底 翻譯辦法,還不克不及算是完成泛博的悲願和度眾生的任務,必需要更進一步,令諸眾生永斷懊惱生死,獲得無尚菩提法樂,才算是菩薩美滿了度化眾生的悲願。由此可知,菩薩 翻譯真正精力是「利他」 翻譯。在菩薩 翻譯目光裡,全國沒有他做不到的工作,因為發大悲心的菩薩,感受眾生的憂?是可憐愍的,為了救濟眾生,就是本身肝腦塗地都在所不惜;只要眾生獲得安泰,他願意一往無前的去做,毫不因為有了危險,退失本身度化眾生的大悲心願。我們更該當知道,佛法說的利他,不是純真的利他,而是在利他當中,也含有自利。因為利他的本身,就是一種功德,若是可以或許多做利益眾生的事業,也就是為本身多積功累德,世間沒有所謂勞而不獲的,問題就在於我們肯不肯去做。

 

 

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,是從修學佛法起頭,甚至成績佛果位為止。本經完滿是啟發我們覺悟世間的一切都是痛苦,而使我們對於佛法能生起信念;而且唆使我們要若何去修行,要如何成績佛道,這是一部對修學佛法,極度主要的經典。而此中的文字很簡短,卻把修學方式 翻譯綱要,說得清清晰楚。像如許簡單詳明的經典,正契合本日爭分奪秒的時代,這對於光陰名貴的諸位同修們來說,想要研究佛法,這部經非常適合 翻譯社所以這部經,值得我們進修的。

 

前面已經把經題、人題、和序分 翻譯經文介紹過了。如今要入正宗分的經文,在此再把序分大概的意思做個交卸 翻譯社序分所講 翻譯是要我們學佛的弟子們,在二六時中,以最至誠、誠心、恭順,而沒有一絲一毫虛偽 翻譯心理,對佛法信受奉行,也就是信守佛菩薩大人所憬悟的八條道理 翻譯社

 

 

 

 

起首把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七個字,分為五段來解釋 翻譯社先說「佛」 翻譯意義,「佛」是簡稱,完全 翻譯稱號該當稱「佛陀」 翻譯社因為中國人喜好簡單,所以就把「佛陀」兩個字,簡單 翻譯稱為「佛」 翻譯社佛的意思,翻譯中國話,叫做覺者、智者。

「大人覺」,這裡所說的「大人」,是揀別天人、二乘聖者,是指十方一切諸佛、菩薩大人。「覺」是憬悟的意思。合起來說,本經所說的八項事理,不是天人、二乘聖者所能美滿憬悟的,乃是諸佛菩薩大人材能憬悟的,所以叫「大人覺」。

 

「成績辯才」有四種:

「常念三衣 翻譯社瓦缽法器」:「三衣」就是落發人身上所披的五衣、七衣和九衣。九衣以上通稱大衣,也能夠說是大軍服。「瓦缽」是落發人所用的食器,梵語叫「缽多羅」,中國話叫做「應量器」 翻譯社材料不克不及華美、寶貴,只限於用鐵或是泥瓦製造 翻譯,容量隨各人的食量,所以也叫「應量器」。「法器」就是禮佛所用的用具,凡是放置在道場中的一切器具,都稱作法器,所謂「法器」,是表法 翻譯意思,「以事即理」 翻譯社比如寺院,淩晨擊鐘,就是為了破醒昏睡長逝的眾生,警省我們提起道心,用功拜佛、修行;晚上打鼓,就是為了啟示無明闇昧的眾生,叫我們不要昏沉,固然應該休息,但是心要安住在道上。佛門中「暮鼓晨鐘」,擊鐘打鼓是事相,由事相顯發所包含的道理,以這一切道理,來破除我們的迷惑,能夠開智慧;有了智慧,就能斷煩惱、了生死、證菩提 翻譯社這就是這些法器所包含的深奧義理。所以凡是設在寺院裡佛殿上的每一件器具,都是禮佛、拜懺、作佛事用的,鐘、鼓、大磬、木魚等這些都叫法器,它的頓挫頓挫,都有定律,令人聽了生起沉思,幫助啟發道心 翻譯社在台灣沒有大森林,只有在傳戒或者道場中上午供 翻譯時辰,能聽到大佛殿上婉轉高唱讚頌,空門稱作梵唄 翻譯社常常有人會被這些梵唄音聲打動得掉眼淚,所以我們唱頌時,必然要唱好,因為這是唱給外人聽的,同時也是度眾生 翻譯秘訣之一 翻譯社「三衣、瓦缽、法器」,正本都是落發人所用 翻譯工具,世間人也要知道思念,因為眾生心情,好像獼猴爬樹,動機剎那不停的轉動,不是念惡就是念善,並且念善的時刻比較少,念惡 翻譯時刻比力多,如許日積月累,罪行天然多 翻譯社所以世尊叫我們常念「三衣、瓦缽、法器」,久而久之,自然生長道心,道心一發,天然發願落發 翻譯社

無論有情世間、器世間,都是由這四大身分交互組合而成的。然則,此地是專指有情世間說的。假設因為冷、熱、燥、濕、風、雨、寒、暑 翻譯變化,在彼其間産生矛盾衝突而不調合 翻譯時刻,必然就會產生各種漏洞。平居我們說四大不調,甚至於滅亡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四大組合的生命體,如果有一天不調合就會生病;假定四大中,有一大不合作,人就會滅亡。

「身心自在」是說安閑之樂。身能進退沒有障礙,叫身安閑;心能脫離煩惱 翻譯繫縛,叫心安閑。也就是說,能脫離生、老、病、死叫身安閑;假如能除掉生、住、異、滅就是心自在。

為佛門生。常於日夜。赤心誦念。八大人覺 翻譯社

 

 

「生滅變異 翻譯社虛偽無主」:五陰假合的生命體,沒有其實的自我,本經用「生滅變異,虛偽無主」兩句來解釋 翻譯社反過來講,四大、五陰所成的身體,為什麼說無我呢?就是因為「生滅變異,虛偽無主」的原因 翻譯社

第2、器世間:就是我們所依止的國土,大自然界一切情況。因為大自然界是運載人類,供給人類使用的,令人類得以守住的用具,所以稱「器世間」。

現在分句來诠釋。

修行人常常有這四種魔的侵擾,必然要把它摧毀降伏,才能擺脫安閑。所以要以最大 翻譯努力,勇猛精進力才能破懊惱惡,摧伏四魔,斷諸塵累,出陰界的監獄,才能了生脫死,擺脫自在 翻譯社

如果我們每一個佛門生,可以或許建議樸拙恭順心來學習「八大人覺」,和修持佛菩薩大人所憬悟 翻譯八條事理,我們也就能夠稱為「大人」 翻譯社

 

 

「菩薩常念 翻譯社廣學多聞。增進聰明」:「廣學多聞」是對學問要多學多求,包括世間法在內,凡是世出生避世間一切善法,都要博學多聞 翻譯社

 

「國土危脆」:「國」就是國界;「土」就是地盤。就是依報情況,指一切眾生所依住 翻譯地方,也是適才說過的器世間。「危」就是危險不安;「脆」就是脆弱不堅實。泛博的器世間,既然有成住壞空,所以在這泛博器世間中,所安立的領土,固然也是脆弱不堅硬的。「危脆」的「脆」,申明白一點,就像玻璃一樣懦弱而不堅實,永遠不克不及常住不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涅槃岸」 翻譯「岸」,是一種譬喻,依佛法來講,眾生在凡夫地受死活輪迴,中央有懊惱的障礙,才不能了脫存亡,而成績佛 翻譯果位 翻譯社所以就將眾生的「凡夫地」譬喻做此岸,「懊惱」比方做中流,佛的「涅槃地」,譬喻做彼岸。涅槃的境地,是我們學佛的人,配合想要求得的,我們經常聽經、念佛、拜佛,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。假若我們也能依照前面所說 翻譯慈悲和智慧 翻譯行門,盡力精進修學,必然能到涅槃彼岸。

第1、序分:是論述發起講這一部經的人緣。

第3、火大:就是物質的暖性 翻譯社人身體中的溫度和暖氣,都是屬於火大。

「菩薩不爾」:「菩薩」就是憬悟的有情眾生。凡是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能發菩提心而行菩薩行的人,就稱為菩薩 翻譯社
文章來自: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siraya236/post/1320083808
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譯社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nr7154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